「昔者莊周夢為胡蝶,栩栩然胡蝶也,自喻適志與!不知周也。俄然覺,則蘧蘧然周也。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,胡蝶之夢為周與?周與胡蝶,則必有分矣。此之謂物化《齊物論》

Zhuangzi-Butterfly-Dream 

東方哲學裡,《莊子在「主體」觀念的著墨最富饒趣,譬如「莊周夢蝶」的概念恰恰涉及了知覺、意識與潛意識、他者、欲望、存在與時間等課題裡的問題;「濠梁之辯」則有欲望的議題:為何我會認為魚是快樂的;而「庖丁解牛」更是觸及了「超越論」(transcendental) 和美學境界的哲學問題。然而,我們的國文教育頂多只培養對古文的正確翻譯及修辭認知(文學考究),而課後習得的心得寫作還只停留在生活與倫理的思考;即便少數教師針對文本背後的哲學問題引導學生「想像」,然而它只是哲學初步。直言之,我們還缺乏「批判性思考」的空間。事實上,莊子》的文本中蘊含著許多對於「主體」問題的批判性思辨 [延伸閱讀:《爭論中的莊子主體論》,詹康]

因此,進入哲學層次,我們作法不會停留在翻譯理解及心得感想,而是去分析文本,例如「莊周夢蝶」留給我們的哲學問題是:如何分辨真實與虛幻?何謂同一性?更進一步,我們還需要與作者其他的篇章作對照,或是與不同作家的思想作比較。這兩項功課,已經進入了所謂「批判」的活動。其實,「批判」並不全然是個激烈的用詞,在文本功課中,批判即區別、辨異、定義等等,屬於哲學分析的一部份。

「但追根究柢,為什麼要談主體問題?」

當你提這問題 (question) 的話,恭喜你,你已經進入真正的哲學思辯!哲學訓練並非只是作作哲學文本分析,那真的會無聊死(在哲學研究階段,我們就得花大把時間做足這些功課)!前面所述的哲學功課,只是「批判性思考」的前置作業。也就是說,哲學的真正出發點不是在文本身上,而是在自己身上。

通常我們在閱讀文本時,意識裡存在著兩種方式:思考文本到底在表達什麼、自己的感覺和想法又是什麼?當我們無法理解或拒斥理解一件事時,要麼我們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,要嘛我們的想法和對方不同。這也正說明了,人類的「理解」這回事,包含對對象的理解,以及自己的出發點(既有的理解)。因此,「批判性思考」真正發生在自己的理解。這並不是說自己理解有問題,或是對方理解有問題,而是我們要去檢視彼此的理解差異在哪裡。另一個狀況是,自己相當感興趣也認同,那麼為什麼他的說法是有說服力的?這兩種狀況,你都必須分別清楚說明:對象(對方)表達的內容為何?自己的想法為何?

過去,我們的教育環境並不太容許我們公然作這種「批判式」談論,因為這是在質疑老師的說法,或是像是在跟同學不合。然而,在哲學訓練場域中,我們必須(有禮地)表達出來,或者把疑問點出來,對方也必須思考怎樣回應是最好的。

回到原點:「為什麼要談論主體?」

因為,「主體」裡有一大堆問題 (problème)!我們能夠把夢境當真嗎?我們真的能理解魚在想什麼?我的意識裡到底跟他者有何不同?為什麼有人會害怕貓,他說:「(長輩說)因為貓是邪惡的動物」,究竟他或者社會理解的潛意識要把貓與邪惡連結起來呢?為何我有懼高症,別人沒有?為何我喜歡男生,而不是女生?為何人要活著?

這些林林總總的問題,時常浮現在我們言談之中,它們都屬於「主體」的範疇裡。哲學的任務,就在於提出不同的方法分析主體裡各式各樣的問題內容,哲學呀偶爾給出深刻的格言觸動我們的心靈與思考。不過,高中哲學課重點當然不在後者,而是前者。為什麼?「批判性思考」的訓練,重點不在於要我們深信哪一位哲學家說過什麼話,而是每一個時代的哲學家都在回應當時的問題;這些問題的面向相當不同,不可能相互化約;而時代不同,也會產生新的問題 (problème),讓人重新思考的哲學問題 (question),因此產生新的詮釋。換句話說,科學家或哲學家並無法給予人與世界唯一的答案或是理解的方法,但是他們給予我們更完備、更另類或更好的解釋方式或方法。這些方法不是知識,而是教我們思考更深或發現更深的問題,甚至給予他人更好的解決辦法。

再回到原點:「為什麼要談論主體?不談不行嗎?」

因為.....你是人,不然你是鬼啊!! 塊陶啊 Σ(Д ; )

下一篇 1.1 將開始談「意識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布穀熊 的頭像
    布穀熊

    Fantasibear's monde de la vie

    布穀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